搜索 Search

認識常見有害成分


認識常見有害成分

標明有機的天然護膚品是否真的是天然無害?最近有會員和我分享,她在朋友介紹下買了些標明有機的天然護膚品,但當她仔細看標籤後,竟發現當中包括有害的化學品!代理商的回應是只需跟從「歐盟認證的標準」,就算包括香水、石蜡(Paraffin)、笨氧乙醇(Phenoxyethanol) 、丁二醇(Butylene Glycol)等有害成份也算符合標準...還好我們有 Young Living!

購買家居日常用品時,可以留意標籤,若有以下成分便要格外小心…想了解更多,可以參考 GPower 的分享~

⭐認識對皮膚有害的有機矽:https://bit.ly/yl-toxic

⭐肌膚求救,呼吸有害:https://bit.ly/yl-skin-2

⭐防蚊乳霜/避蚊胺DEET真的好嗎?:https://bit.ly/yl-deet-2

⭐天然家居驅蟲好幫手:https://bit.ly/yl-insect

⭐你不會在 Young Living 產品中找到的成份!:https://bit.ly/yl-list

-----

 

石蠟 (Paraffinum)

無色無味的液體油脂,即是花士令(Vaseline),是石油副產品。能防止水分蒸發及具潤滑性,可以促進傷口癒合。但用感黏膩,與身體皮脂成份的構造及性質有很大差別,不單阻塞毛孔呼吸,還會把身體礦物質扯出,與肌膚的親和力低,甚至有機會致癌。

矽靈 (Dimethicone)

是矽膠 Silicon,塗在肌膚上能把毛孔填滿,令皮膚看起來零毛孔、平滑、有光澤如剝殼雞蛋,但事實上這只是視覺效果而已。長期使用後一旦停用有可能會讓皮膚反彈,令肌膚變差、毛孔看上去變得粗大。

聚乙二醇100硬脂 酸酯 (PEG-100 Stearate)

常見用於乳液、保濕產品中,聚二乙醇的化學成份通常以數字作為不同類型區分,如:PEG-4、PEG-100等等,數字愈小,代表化學成份愈容易被皮膚吸收。這類成份很容易被皮膚吸收,容易累積在肝臟中。根據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xicology》的化妝品成份審查報告中顯示,有許多污染物在含有聚二乙醇的化妝品中被發現,包括1,4-二氧陸環、多環芳香族化合物,重金屬鉛、鐵、鈷、鎳、鎘、砷等。聚乙二醇不僅有潛在的致癌作用,更減弱免疫系統,是四者中最需要留意的有害成份。

尿素醛 (Diazolidinyl Urea)

甲醛類,具消毒和防腐作用,可保持皮膚濕潤,普遍用於爽膚水、水份面膜和鬚後水產品內。由於具有強烈的氣味,對眼的黏膜和上呼吸道造成刺激,長時間與肌膚接觸有機會引起過敏性接觸皮膚炎、損害細胞 DNA、減低肌膚防禦力並加速肌膚老化。科學研究表示,使用這類護膚產品會緩慢釋放少量致癌甲醛。但是皮膚科醫生和藥廠很喜歡使用,因為表面上可以保持皮膚水潤。

液體石蠟 / 石蠟油 (Parrafin Liquidium)

從原油分餾所得到的無色無味的混合物,但並非真的油,是一種成份複雜的混合物,部分物質有毒,所以一定要透過蒸餾過程(crude oil refinery),分開原油的不同成份。如果蒸餾過程做得不好,會殘留有害物質,例如重金屬、有機致癌物苯。礦物油的原料是石油是製造汽油過程中的副產品,屬於不可再生資源,亦有機會造成環境污染。

礦物油與皮膚沒有化學反應,有阻隔皮膚的水分蒸發的作用但它只能在皮膚表面形成薄膜,令用家覺得滋潤,所以常在嬰兒油、乳液或乳霜等護膚品種中被當作順滑保濕劑來使用,此外,因為它具有良好的油溶性質,所以也會出現在卸妝產品中。實際上礦物油好像一層保鮮紙包著皮膚,令皮膚不能「呼吸」,容易造成毛孔閉塞。

丁二醇 (Butylene Glycol)

來自石油,用作防腐劑、溶劑和保濕劑。它被用於許多產品,從睫毛膏和遮瑕膏到防曬霜和噴髮劑。副作用可能是抑鬱,嗜睡,皮膚刺激,皮炎和蕁麻疹。

乙二胺四乙酸二鈉 (Disodium EDTA)

含致癌物質,化妝品的螯合劑、防腐助劑,其衍生物會用於確保美容配方保持穩定,它對環境會造成負面影響,雖然國際化妝品規範允許使用EDTA,但相信大家都希望能找出更環保的新物質來取代EDTA。

人造香料 (Parfum/ Fragrance)

一個充滿法國風情的名字,其實即是 Perfume 人造香料,很多護膚品牌喜歡用這個字來遮掩其包含數以百計的化學物質。合成香精主要用於增添保養品的氣味,大多用於除臭劑、防曬霜、護膚品和嬰兒產品。《Home Safe Home》作者Debra Lynn Dadd在書中指出合成香精中的許多合成物都有致癌作用或有毒,這些成份幾乎全部是化學合成的,例如甜精、糖精、甘味劑、香豆素等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表示,與合成香精的相關症狀分別有頭疼、劇烈咳嗽﹑嘔吐和過敏性皮膚不適。醫生的臨床觀察說明合成香精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,引起精神沮喪、多動、興奮易怒、缺乏處理能力。

苯氧乙醇 (Phenoxyethanol)

作為化妝品中和香水中的穩定劑,苯氧乙醇實際上是非常有害的一個成份,透過吸入會刺激皮膚和眼睛,容易吸收更會累積在身體,哺乳母親要謹慎注意,Phenoxyethanol會對嬰兒造成大腦傷害以及影響中樞神經系統,準備懷孕或懷孕中的女生要特別注意。

苯甲酸酯類 Parabes (Ethyl, Methyl-, Isobutyl-, Propyl-, Butyl)

防腐劑 - 常出現於乳液、乳霜、粉底等。可能會導致內分泌紊亂,研究顯示能被血管吸收,影響荷爾蒙系統,與乳癌有關。

甲基異噻唑啉酮、甲基氯異噻唑啉酮 Methylisothi Azolinone (MI, MIT) / Methylchloro-Isothiaz Olinone (MCI, CMIT)

防腐劑 - 常出現於洗髮水、護髮素、沐浴露、乳液等,會刺激免疫系統反應,容易造成皮膚過敏與濕疹。

烷基硫酸鹽 Sodium Laureth Sulfate (SLS)

界面活性劑 - 常出現於泡泡浴、肥皂、洗髮水等。能製造泡沫,去除油脂,但使皮膚愈用愈乾,長遠減低皮膚抵抗力,形成敏感。可能被1,4二噁烷污染。

鄰苯二甲酸酯、乙酸乙酯 Phthalates (DBP, DMP, DEP), Ethyl Acetate

塑化劑、香料、溶劑 - 常出現於指甲油、潔面乳、浴鹽、乳液等。對皮膚、眼睛及肺部具刺激性。導致內分泌紊亂,影響生殖能力及發育。

二乙醇胺、三乙醇胺、乙醇胺 (DEA / TEA / MEA)

酸鹼調節劑、界面活性劑 - 常出現於乳液、肥皂、沐浴露等。減低皮膚抵抗力,與胺結合後會產生致癌物質亞硝胺。

煤焦油提煉化合物Coal Tar Derivatives (FD&C Blue 1, FD&C Red 40, FD&C Yellow 5, D&C Dyes and Toluene)

染色劑、甲苯為溶劑 - 常出現於染色劑:乳液、沐浴露、肥皂 / 甲苯:染髮劑、指甲油,有潛在致癌性,由於其致癌性和毒性,經常涉及動物測試。

甲醛、甲醛釋放劑Formaldehyde / Formaldehyde Donors (Diazolidinyl Urea, Dmdm Hydantoin, Quaternium-15, and Bronopol)

防腐劑 - 常出現於潤膚霜、潔面乳、磨砂等。高毒性及致癌、毒害神經及遺傳基因。當甲醛前體與其他化學物產生反應會釋放出甲醛,令荷爾蒙分泌紊亂。

對苯二酚 (Hydroquinone)

化學美白成分 - 常出現於美白產品,研究指與癌症有關。

辛基酚聚醚 (Octoxynols)

界面活性劑 - 常出現於磨砂、潔面乳、乳霜等。與癌症有關,導致內分泌紊亂,可能被1,4二噁烷污染。

水楊酸 (丁基化羥基茴香醚)、(2,6-二丁基羥基甲苯) BHA (Butylated Hydroxy Anisole), BHT (Butylated Hydroxy Toluene)

香料、抗氧化劑 - 常出現於潤膚霜、化妝品、美白產品等。與癌症有關,具毒性及生物蓄積性,能夠在生物體內蓄積甚至在食物鏈內累積

避蚊胺 (DEET)

市面上大部份的驅蚊用品都含有避蚊胺成份。但過量的話會構成副作用,可能會刺激眼睛、皮膚,在罕見的情況下,還可能會產生神經中毒症狀,例如頭痛、暈眩、噁心、嘔吐、昏睡、麻痹。

-----

有機矽 (Silicones)

常見於美容產品,會幹擾細胞更新,使皮膚的自然調節過程失去平衡,亦會阻止其他成分吸收,導致皮膚暗沉和脫水,實際上對皮膚沒有任何好處。

識別產品標籤上有機矽的最簡單方法是尋找以以下之一結尾的單字:

-cones:例如氨基聚二甲基矽氧烷、環聚二甲基矽氧烷、聚二甲基矽氧烷、聚甲基矽氧烷、聚三甲基矽氧烷、三甲基甲矽烷基氨基聚二甲基矽氧烷

-conols:例如聚二甲基矽氧烷醇

-silanes(矽烷):例如,雙-PEG-18甲基醚二甲基矽烷、三乙氧基辛基矽烷、三乙氧基辛基矽烷交聯聚合物

-siloxanes(矽氧烷):例如環狀五矽氧烷、聚二甲基矽氧烷、矽氧烷

使用有機矽「替代品」的趨勢越來越明顯,因此,您可能也希望查找這些名稱:丙烯醯胺(Acrylamides)、丙烯酸酯(Acrylates)、卡波姆(Carbomers)、共聚物(Copolymers)、甲基丙烯酸酯(Methacrylates)、聚合物(Polymers)

*最常見的是聚丁烯和聚異丁烯 (polybutene and polyisobutene)、聚乙烯吡咯烷酮(Polyvinylpyrrolidone: PVP)

Gretchen King-Ann 精油世界
 

免責聲明:有關資料只供香港地區參考,不為海外提供參考用途。

以上說明未經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、香港衞生署評估。有關內容僅供參考,不能作為實際治療和預防疾病依據。

版權所有,歡迎原圖轉載分享。未經許可,不得翻印/擅改圖片內容,違者必究。


相關文章 Related Articles
更多 More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