認識寄生蟲
認識寄生蟲
你有沒有想過,身體的一些小毛病,可能和「寄生蟲」有關?
很多人以為只有在衛生條件差的地方才會中招,但其實現代人因為飲食習慣、外食頻繁、壓力大,身體更容易成為寄生蟲的「溫床」。
#你有這些寄生蟲的徵兆嗎?
痤瘡(Acne)
睡眠時磨牙(Teeth grinding during sleep)
頭痛(Headaches)
過敏(Allergies)
消化問題(Digestive issues)
疲勞(Fatigue)
失眠(Insomnia)
便秘(Constipation)
皮膚問題(Skin issues)
如果以上症狀你經常出現,就要開始注意了!
#寄生蟲可以寄生於人體哪些部位?
大腦 (Brain):食腦阿米巴感染,由寄生蟲 Naegleria fowleri 引起
眼睛 (Eyes):眼部幼蟲移行症 (Ocular larva migrans)
淋巴 (Lymph):絲蟲 (Filaroidea) 造成淋巴絲蟲病
肺部 (Lungs):衛氏並殖吸蟲卵 (Paragonimus westermani) — 常見的肺吸蟲,導致肺吸蟲病
肝臟 (Liver):肝吸蟲 (Liver flukes) 可導致肝臟及膽管疾病
腸道 (Intestines):不同種類的寄生蟲多寄生於腸道,特別是小腸
肌肉 (Muscles):旋毛蟲 (Trichinella spiralis) 幼蟲寄生於肌肉組織
血液 (Blood):馬來布魯吉絲蟲 (Brugia malayi) 存在於血液
關節 (Joints):賈第蟲 (Giardia) 感染可能導致關節炎
皮膚 (Skin):皮膚幼蟲移行症 (Cutaneous larva migrans),常見於足部
#寄生蟲可能造成的影響
這些看似日常的小毛病,可能背後就有「寄生蟲作祟」!
頭痛、注意力不集中 → 可能與腦部寄生蟲有關
視力問題、眼睛紅腫 → 或與眼部寄生蟲相關
慢性疲勞、免疫力低落 → 可能來自血液或淋巴被感染
消化不良、便秘 → 寄生蟲最愛「安家」在小腸
皮膚紅疹、瘙癢 → 皮膚幼蟲移行症的典型表現
#癌症與寄生蟲感染
你知道嗎?早在 1889 年,美國脊椎外科醫生 Dr. Lee Merritt 就曾提出過一個驚人的假說:癌症 = 寄生蟲感染。她更公開指出,醫界早已觀察到寄生蟲與癌症、神經系統疾病的關聯。後來隨著 Rockefeller 主導的醫學體系重整,醫學教育逐漸偏向合成藥物、重金屬與化學製劑,而忽略了「毒素清理」與「寄生蟲清理」的重要性。
#思考一下
我們是否過度依賴藥物,而忽略了身體的自癒能力?
我們是否需要回到更天然的方法,支持身體排毒、清理寄生蟲,恢復真正的健康?
#小貼士
健康不是「壓抑症狀」,而是讓身體恢復平衡
適度的排毒、寄生蟲清理、營養補充,或許比單純依靠藥物更能支持長期健康
身體是最強大的自癒機器,給它正確的支持,它會自己恢復
想了解更多,可以參考影片「寄生蟲? 唔係啩我好乾淨喎!」:
免責聲明:有關資料只供香港地區參考,不為海外提供參考用途。
以上說明未經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、香港衞生署評估。有關內容僅供參考,不能作為實際治療和預防疾病依據。
版權所有,歡迎原圖轉載分享。未經許可,不得翻印/擅改圖片內容,違者必究。